恒捷配资 以“新基建”竞逐海洋经济 珠海如何再发力?
恒捷配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芷瑜钱瑜
8月8日,珠海市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暨“海上新基建”部署推进会,落实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以“海上新基建”为牵引推动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推进。
这场聚焦“向海图强”的重要会议,不仅亮出了珠海作为“百岛之市”的海洋家底,更锚定了从“海洋资源大市”迈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清晰路径。
锚定新坐标:
禀赋筑基,使命领航
海洋,始终是珠海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命脉”。从伶仃洋畔的港口群到星罗棋布的海岛链,从传统渔业到深海装备,珠海的海洋经济版图正随时代浪潮持续拓展。
以建设“海上新基建”为牵引,珠海正加快构建“五个三”工作体系:以信息、融合、创新“三类设施”为支撑,以园区、港区、城区“三区互促”为路径,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抓手,以海洋牧场、海洋制造、海洋服务“三产联动”为引擎,以海洋、海岛、海滨“三域共治”为核心,系统擘画海洋经济发展蓝图。
这份底气,源自扎实的发展根基:2024年,珠海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如是成绩印证了海洋经济的核心引擎地位,而未来的突破点,就在“海上新基建”。
围绕“海上新基建引领全域协同”目标,珠海各区迅速明确“施工图”,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布局:
香洲区稳步推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海洋文旅项目和珠海洪湾中心渔港;
金湾区加快建设“海上粮仓”,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斗门区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恒捷配资,持续优化预制菜产业服务体系;
万山区高水平打造海岛旅游胜地,加快构建集牧场、科创、新能源、信息网络等于一体的“海上新基建”体系;
高新区加快布局智能海洋装备产业,积极推进海洋科技领域创新……
陆海相拥、岛城相映,珠海正以“新基建串联港产城”的布局,让海洋经济的“蓝图”在全域落地生根。
破局新路径:
政策指路,实干扎根
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要“量的突破”,更要“质的跃升”。会议明确,以创新驱动、生态优先、协同发展为导向,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推动海洋经济迈上新台阶。
创新驱动是核心抓手。《珠海市激活“蓝色动力”,促进海洋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征求意见稿)》抛出“真金白银”的支持:对海洋企业技术改造最高奖励2000万元,支持“上岛下海”场景创新,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等关键技术。政策红利下,一批“国之重器”接连诞生——全球首艘可潜无人艇“蓝鲸号”成功下水,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潜入深海,“珠海云”智能无人母船完成海试,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顺利投产……科研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让珠海成为海洋创新的“试验田”。
生态优先是鲜明底色。珠海严守“生态优先”红线,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从12.76%提升至14.86%,完成香炉湾、唐家湾等6000米沙滩岸线整治。三角岛湖泊整治及生态修复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跻身“绿美广东竞芳华”全省十强。
协同发展是关键路径。按照“一带贯通、双核引领、全域联动”布局,珠海各区特色产业加速崛起:香洲区打造省市共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金湾区推进“南红南柳”滨海湿地生态园建设,斗门区打造白蕉海鲈全产业链,万山区提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项目引领是发展根基。会上重磅发布海洋经济暨“海上新基建”108个项目清单,这些项目聚焦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民生海洋、生态海洋、平安海洋五大领域,总投资额高达1100.1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65个,总投资292亿元;意向项目33个,总投资808亿元。
凝聚新合力:
多方协同,向海而兴
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协同发力。珠海正织密“保障网”,让各方力量同频共振。
政府服务“加速度”。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创新“用海保障一张图”“标准海”模式,将海域使用权审批时限压缩至24小时内,为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让政策红利快速转化为发展实效;同时,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资金保障,深化改革创新,形成系统推动“海上新基建”的强大合力。
市场主体“勇争先”。国企民企各展所长:市海洋发展集团、格力海岛投资等引领重大项目投资,云洲智能、三一海洋重工等深耕细分赛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2024年珠海银行业支持全市涉海企业贷款金额665.62亿元,同比增长4.96%,为海洋经济注入“金融动能”。
科研智力“强支撑”。南方海洋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等机构共建创新平台,“东海南海新型桁架类养殖设施技术规范体系”等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让“智慧”为海洋经济赋能。
《珠海市海洋产业蓝色增长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绘就“作战图”:到2027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10%;培育1个超千亿级临港油气化工集群、1个超七百亿级滨海旅游集群;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以上,涉海发明专利授权量超1000件。清晰的“时间表”与“任务书”,让前行的方向更加明确。
向海而兴者,方得未来。珠海“蓝色征程”已吹响新的号角。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海域上,创新与生态共生共荣,产业与城市互促互进。未来,这里不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蓝色明珠”,更将崛起全国“海上新基建”创新发展的示范窗口,着力为“海上新广东”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买”岛吗?
珠海这些海岛开放投资
羊城晚报讯8月8日,珠海市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暨“海上新基建”部署推进会。会上,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重磅”投资机会:珠海借鉴相关经验,创新探索开展“点状供岛”模式,由属地政府主导,根据市场需求“量身定做”单岛保护利用规划,通过市场化出让,方便企业获得海岛使用权并进行开发利用。
据介绍,万山区拥有142座无居民海岛,其中大头洲岛、直湾岛等22个海岛具备较高利用价值。以大头洲岛为例,该岛面积0.6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澳门7.5海里,游艇20分钟可抵达;距离香港大屿山10.3海里,游艇25分钟可抵达。此岛如同海中央的“绿色园林”,适合开展旅游娱乐活动及相关设施建设。
珠海正大力推进“海上新基建”,打造“四通一联”海洋基础设施体系。这一体系将有效降低企业涉海发展成本压力和经营风险,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效率与生产能力,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珠海重点发力13个领域,包括未来海洋牧场建设、科研测试平台示范建设、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海洋能多能互补试点建设、海洋生物医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海水淡化保障网升级建设、“低空+海洋”立体网络建设、海洋通讯网络建设、绿色海底数据中心建设、智慧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多源融合防灾减灾网络建设以及海洋综合安防系统建设。
(张芷瑜钱瑜)恒捷配资
名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添利富 与“糖”有关的指标你能看懂几项? 医生来解读→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