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财网 激烈交锋, 日本连续两天对中国提出抗议, 外交部: 不接受日方抗议
国际外交场上最近上演了一出“抗议与驳回”的连续剧。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两天内连续发起两次对华抗议,一次关于历史恒财网,一次关于现实能源利益。
日本先是针对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历史内容指手画脚,又对东海油气开发说三道四,结果咱中国外交部回应得干脆利落:“不接受无端指责”。
连续两天发难,日本抗议内容涉及两方面
8月25日,日本外务省确认中国正在东海中日中间线附近的我国一侧建设新的油气结构物,随即提出强烈抗议,宣称中国“单方面开发令人遗憾”。
这已是日本今年第五次就此问题提出抗议。据统计,这已经是我国在该区域建设的第21座结构物。
第二天(8月2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记者会上又表示,近期在中国的短视频平台上,有各种涉及昭和天皇的内容,日方已通过外交渠道表达抗议,并要求我国“采取适当措施”。
对于日本的连续抗议,咱中国外交部回应得明明白白。发言人郭嘉昆在8月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我国东海油气开发活动位于毫无争议的我国管辖海域,完全是我国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范围内的事情。我国不接受日方无端指责,已驳回日方所谓‘抗议’。”
郭嘉昆还强调:“我国坚持并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立场没有变化,希望日方同我国相向而行,为早日重启两国间、政府间谈判发挥建设性作用。”
对于日方提出的所谓“短视频内容”问题,我国也表示正在核实有关情况。日本政府对社交媒体内容的关注,折射出其在历史问题上的敏感心态。
昭和天皇不仅是日本国家象征,更是二战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最高决策者之一。只是由于战后美国的政治需要,他才侥幸逃脱审判。
如今恒财网,网友通过一些内容来表达对历史的反思,日本方面却指责“侮辱”,这恰恰反映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始终回避责任、刻意塑造所谓“受害者史观”的尴尬处境。
东海油气田争端反映了中日之间现实利益的博弈。中国在东海的活动完全位于无争议的我国管辖海域,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日方的所谓抗议根本站不住脚。
中日之间关于东海问题的原则共识早已存在,关键是日方是否愿意真正与我国相向而行,为早日重启两国政府间谈判发挥建设性作用。
纪念活动临近,日本试图影响国际舆论
这场外交交锋发生在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临近之际,并非偶然。随着纪念日临近,日本政府到处劝阻其他国家不要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
理由居然是所谓的“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这种做法在逻辑上显得十分荒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全人类共同的记忆。
德国人可以在奥斯威辛下跪,法国人可以在凡尔登牵手,为何中国纪念抗战胜利,就会被日本解读成“反日”?
咱中国政府对纪念活动的立场非常明确。中国政府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任何正直坦荡面对历史、切实汲取历史教训、真正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国家,都不会对此心怀疑虑甚至提出异议。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日本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更是检验日本能否恪守和平发展承诺的一杆标尺。
短短两天时间内,中日之间出现的连续两次外交交锋,一次指向历史认知,一次关乎现实利益,但背后逻辑有着共通之处。
日本急于在舆论场上强调所谓的“受害”与“被冒犯”,却回避自身在历史和现实问题上的责任。无论是历史叙事还是现实利益,日本选择的策略都是“倒打一耙”。
我国展望未来,呼吁日方相向而行
日本的接连抗议折射出一种焦虑心态。一方面,中国在地区经济、外交和安全层面的影响力持续上升,日本担心自身地位被进一步边缘化。
另一方面,历史问题始终是日本的软肋,每逢中国在历史纪念或现实博弈中有所动作,日本就会表现得格外敏感,甚至急于通过抗议来抢占舆论制高点。
在国际社会如何看待历史问题方面,德国树立了正面榜样。德国通过深刻反思赢得欧洲信任,日本若始终在历史上避重就轻,只会让国际社会更清楚地看到其军国主义阴影未散。
日本若真想改善中日关系,就应该端正态度拿出诚意,而不是一味抗议和阻挠。咱中国对发展中日关系的立场是一贯且明确的。
我国已经明确表示,希望日方同我国相向而行,为早日重启两国间政府间谈判发挥建设性作用。日本如果真心想翻过历史问题这一页,就应该以诚实态度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
彻底切割军国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切实尊重中国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这样才能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日本连续两天的抗议活动,表面上关乎历史内容和油气资源,实则暴露了其在历史认知和地区利益上的深层焦虑。
我国明确驳回日方抗议,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同时表达了希望日方“相向而行”的善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日本如果真想在国际社会上赢得尊重,应该学习德国正视历史的态度,而不是通过外交抗议来转移注意力。
只有真正以诚实态度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彻底切割军国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赢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信任。
参考资料:
《日本提出“抗议”恒财网,我国驳回!》——大皖新闻
名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